English

科学发现靠什么?

2000-01-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新庆 我有话说

1980年,一本名叫《科学发现纵横谈》的书有幸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接着又被评为首届“我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1981年)。从那时起到1997年,该书的社会反响强烈,一版再版,各版总发行量超过42万册,被誉为“科普书林一奇花”。1999年,《科学发现纵横谈》又为《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它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正如牛顿运动三定律总能不断穿越时间隧道而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则恰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一代代渴求知识者的心田。“我是研究概率论的。数学这东西比较抽象,一般读者不容易弄懂。能不能做些使大家都能接受的工作呢?”对这一难题的解答恐怕就是王梓坤院士写《科学发现纵横谈》的最初动因吧!

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此加强科学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借助相对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卓越发现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来弘扬科学精神更是意义重大。为此,本书在第二编“实践·理论·实践”中,首先从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的一段话中谈涉了科学发现中的一般方法,再从“赵县石桥”、“原始地球的闪电”、“针刺麻醉”、“华山游记”、“征服骡马绝症”等等易于理解的事例讲述了观察实验、想象、假说、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功深还需方法巧”,这是王梓坤院士多年数学研究的经验结晶。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典型案例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方法对头的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品味科学方法的神奇妙用。

“但是,对具体的科学方法的研究还不足以回答一个问题”,王院士写《科学发现纵横谈》时还表达了另外一个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是牛顿,而不是别人,在万有引力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呢?这是因为各人的科学素养不同,各方面的修养、理论上储备的深浅不同。”王院士认为,研究具体方法是从纵的方面来看;研究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养,则是从横的方面着手。过去对科学方法的研究,从纵的方面谈得多,横的方面注意得不够,现在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顾名思义,《科学发现纵横谈》书名本身就包含了突出“横”这层含义。贯穿作者的这一意图,本书第一篇就不惜重墨大谈“德”、“识”、“才”、“学”。一连串中外科学家的成功之路一再告知我们: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兼备德识才学,四者缺一不可。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专门谈论科研中德才问题的科普书籍并不多见。本书不仅把德才问题放在显著的位置,而且对科学家应具备的“才”又有更深刻的理解。才,指才干,它还可以细分为识、才、学三个方面。欧几里得几何学雄视科学界两千年,没有超人的胆识和大无畏的怀疑精神,非欧几何不可能诞生;科研需要多种才能,观察实验之才,抽象思维之才,洞察力和善于猜想等等;学无止境,勤学苦读,在长期的艰辛探索中不断积累资料和经验,厚积薄发,才可以一鸣惊人。

科学家也是人,他们也有与文学大师相同之处,尤其在德识才学方面。正是基于这一点,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借它山之石以攻玉。他把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德识才学兼备的文人视为横轴,把世界科技史上重大科学发现的始作俑者视为纵轴,在这个坐标系中,作者巧妙地借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文人的德识才学来说明科学家也具有这些素养。

(《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著,《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之一,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